首页
简介
日程
嘉宾
联系我们
报名参会
会议介绍
第二届单细胞技术及组学应用发展大会
大量的多组学分析,如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基因组学分析,已被证明有利于加强对细胞事件的全面了解。这一优势促进了单细胞多组学分析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前沿的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并掀起了一场新的研究革命!
会议时间:2023-05-19 至 2023-05-20
会议地址:上海市市辖区
会议详情

专场早知道!单细胞分析迈入多组学时代,掀起单细胞多组学研究新革命!

       大量的多组学分析,如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基因组学分析,已被证明有利于加强对细胞事件的全面了解。这一优势促进了单细胞多组学分析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前沿的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并掀起了一场新的研究革命!

       今天,我们可以在一个细胞内看到多重宇宙,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做“多个组学”。当前发展出的技术已经允许我们观察代谢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其他组学,因此,更详细和更广阔的视野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正被有机地装载为多组学技术平台,使我们能看到单一组学无法观察到的互作关系和模式。

       为了促进单细胞技术及组学应用交流合作,由万怡医学主办的“第二届单细胞技术及组学应用发展大会”将于2023年5月19-20日上海盛大召开!大会汇集70+业内大咖领袖,1000+优秀同仁,传递最新行业信息,积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愿在春日融融的五月,邀您共赴这场学术盛宴!

单细胞多组学研究进展专场,大咖抢先看!

叶幼琼,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单细胞组学和空间转录组数据解析肿瘤微环境

嘉宾简介:

叶幼琼,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肿瘤多组学与肿瘤免疫课题组长。课题组聚焦肿瘤(边界)微环境和免疫治疗,围绕肿瘤(边界)微环境,以生物大数据为驱动,构建算法、结合生信创新方法、基础实验、临床队列等多尺度手段阐释TME中调控因子对肿瘤进展和免疫逃逸机制、并利用多维数据构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模型,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治疗策略。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发表4篇学术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1)、Genome Medicine (2020)、Molecular Cancer (2021),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11篇学术论文,包括Cancer Cell (2020)、Nature Metabolism (2019)、Nature Immunology (2019)、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Cell Systems (2018),以第一申请人获批一项软件著作权。受邀发表评论及综述文章4篇,包括Cancer Cell (2021)、Trends Genetics (2020)和Trends Cancer (2018)等。总计3篇 IF >20;16篇IF >10的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 1)利用单细胞组学、空间组学和病理图片等多尺度数据构建精准研究肿瘤边界微环境的工具,以研究肿瘤边界微环境在不同肿瘤免疫微环境分型、肿瘤转移、免疫治疗耐受中调控机制,及开放基于边界微环境调控因子的新肿瘤治疗策略;2)基于临床队列的单细胞等组学揭示肿瘤微环境相关特征以辅助肿瘤免疫治疗。

陈磊,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单细胞空间宏转录组测序研究

嘉宾简介:

陈磊研究员,基因组与微生物组学课题组组长。2010年获得贝勒医学院博士学位;2010-2014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2016在美国杰克逊基因组医学实验室担任生物信息分析师;2016加入我院,任“基因组与微生物组学”课题组组长。陈磊课题组长期从事生物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重点一方面是基因测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另一方面是微生物组与疾病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GenomeResearch 等杂志上。长期从事生物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重点一方面是基因测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另一方面是微生物组与疾病的研究。1. 基因测序相关的生物信息学。2. 利用基因测序研究人体共生微生物群体,研究它们与人类慢性疾病的关系。3. 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郝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员/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荣誉研究员

报告题目:组学分析促进单细胞技术的临床转化研究

嘉宾简介:

郝洁,生物医学信息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员,英国帝国理工大学 荣誉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研究方向:机器学习,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单细胞组学等多组学生物医学信息学新算法研究。2004年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子电机工程系建系以来最高分获得电子电机工程本硕连读工程硕士一等荣誉学位,毕业论文获得当年唯一最佳设计奖。2005年获得由英国教育部长亲自签发的海外优秀学生的全额博士奖学金,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生物医学信息学博士。2010年加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代谢组学创史人Jeremy Nicholson教授的研究组,从事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化学计量学,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在代谢组学等多组学领域的应用,以及算法和软件的研发。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ure Protocols, Bioinformatics, Analytical Chemistry,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Frontiers of medicine,NMR in Biomedicin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google scholar他引近2800次。一篇文章归入Clinical Medicine学术领域同一出版年最优秀前1%, 并被web of science标示为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第一发明人)。2016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石铁流,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单细胞组学探讨训练固有免疫记忆中巨噬细胞的作用

嘉宾简介:

石铁流 教授,博导。于1992年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获得植物生理专业硕士学位。1999于美国Louisville大学获计算机硕士学位,2000年于Louisville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2年6月回国,加入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中心,担任副主任。2008年底加入到华东师范大学,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多年来从事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1. 临床信息标准化及临床大数据研究;2. 高通量数据(测序数据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及方法学开发;3.整合临床信息和多组学数据的疾病基因及机理研究,生物分子标记的发现和药物靶点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和“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等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在Nature, Cell, 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 Cell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了150多篇SCI的研究论文。通过数据整合及大规模的文本挖掘,建立了最完善的罕见疾病和出生缺陷的注释平台。此外,还建立了一站式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平台 - Firmiana、测序数据分析及疾病基因组的分析平台,为系统地高通量的开展相关组学数据分析打下了基础。目前担任上海植物生理学会理事和上海生物信息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基因健康专委会委员和上海市计算机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同时担任《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杂志的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Section编委,Pediatric Investigation杂志副主编等。 

张力烨,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单细胞组学应用研究

嘉宾简介:

张力烨,博士,研究员。现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课题组组长。2003-2007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获得生物技术学士学位。2007-2012年就读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Franklin Pugh和马红课题组获得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2012-2017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计算生物医学中心Stefano Monti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五月起人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ell,Genome Research,EMBO Journal,Molecular Therapy等杂志,包括合作工作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论文H-index为18。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并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侧重在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肿瘤的转移进化机制。目前课题组尤其关注肿瘤发展转移过程中表观遗传和大规模拷贝数变异所发挥的作用,并试图分析研究肿瘤转移进化过程中基因组的动态变化。

单细胞多组学分析怎能满足?更多专场期待您的参与!↓

日程概览